截至2018年末,上海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23.78萬(wàn)人。實(shí)現地區生產(chǎn)總值(GDP)32679.87億元,比上年增長(cháng)6.6%
上海,春秋屬
吳國 [11] 。戰國先后屬
越國、楚國,春秋戰國時(shí)期,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,故別稱(chēng)為“申”。晉朝時(shí)期,因漁民創(chuàng )造捕魚(yú)工具“扈”,江流入海處稱(chēng)“瀆”,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(chēng)為“扈瀆”,以后又改“扈”為“滬”,故上海簡(jiǎn)稱(chēng)“滬”
[12] 。唐天寶十載(公元751年),上海地區屬華亭縣(今松江區)。北宋淳化二年(公元991年),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,海岸線(xiàn)東移,大船出入不便,外來(lái)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“上海浦”上(其位置在今外灘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)。南宋咸淳三年(公元1267年),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,定名為“上海鎮”。元至元二十九年(公元1292年),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,批準設立上??h,標志著(zhù)上海建城之始。
建制沿革
唐天寶十載(751年),吳郡太守奏準設立華亭縣,上海地區始有相對獨立的行政區劃。華亭縣轄境約今上海地區吳淞江故道以南,川沙—惠南—大團一線(xiàn)以西地區。
北宋時(shí)期,上海大陸地區分屬華亭縣和昆山縣,崇明地區屬海門(mén)縣。宋熙寧十年(1077年),設上海務(wù)。
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(1218年1月7日)立嘉定縣,上海地區始有兩個(gè)獨立行政區劃。
元朝至元十四年(1277年),華亭縣升為府,次年改稱(chēng)松江府,仍置華亭縣隸之。至元二十九年(1292年)上??h立,轄于
松江府。上??h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,縣域約今吳淞江故道以南市區、青浦縣大部、閔行區大部、浦東新區大部和南匯縣。元代后期,上海地區有松江府和嘉定、崇明2州及華亭、上海2縣。
人民路上的上海古城墻與大境閣
明末,有松江府及所屬華亭、上海、青浦3縣,
蘇州府所屬嘉定、崇明2縣,金山衛。
清雍正四年(1726年),有松江府華亭(治所)、婁(與華亭共用府城)、上海、青浦、奉賢、福泉、金山、南匯8縣,太倉州嘉定、寶山2縣。
嘉慶十年(1805年),上海地區基本形成10縣1廳的格局,有松江府華亭、上海、青浦、婁、奉賢、金山、南匯7縣及川沙撫民廳,太倉州嘉定、崇明、寶山3縣。嘉慶十五年(1810年)縮存600平方公里,縣域約今吳淞江故道以南市區、浦東新區大部、閔行區大部??h城為原南市區人民路、中華路環(huán)線(xiàn)內區域。
道光二十三年(1843年)上海開(kāi)埠,道光二十五年(1845年)上??h洋涇浜以北一帶劃為洋人居留地,后形成英租界。道光二十八年(1848年)以虹口一帶劃為美租界。
上海歷史區劃圖
民國元年(1912年)1月,裁松江府、太倉州,上海地區屬
江蘇省,有上海、華亭(后改名松江)、嘉定、寶山、川沙、南匯、奉賢、金山、青浦、崇明等10縣。民國三年(1914年),江蘇省劃分為滬海等5道,其中滬海道駐上??h,轄今屬上海市的上海、松江、南匯、青浦、奉賢、金山、川沙、嘉定、寶山、崇明等縣以及今屬江蘇省的海門(mén)縣。民國十四年(1925年),北洋政府允準上海改為淞滬市。民國十五年(1926年),孫傳芳督江蘇省,成立淞滬商埠,分全境為上海、閘北、浦東、滬西以及吳淞5區。民國十六年(1927年)7月7日,上海特別市成立,直轄于中央政府,上海始有直轄市一級建置。
國民政府成立后,根據孫中山的
大上海計劃,民國十七年(1928年)國民政府設立上海特別市,擴大市區范圍包括上海、寶山縣的一部分,設立17個(gè)區,而上海地區各縣則仍屬江蘇省,從此上海市與上??h分離。城市范圍東達浦東,西至靜安寺、徐家匯,南趨龍華,北達寶山路底。
[14] 民國十七年(1928年)春,上海特別市宣布租界為特別區。7月,接收上??h屬上海(滬南)、閘北、蒲淞、洋涇、引翔港、法華、漕河涇、高行、陸行、塘橋、楊思和寶山縣吳淞、殷行、江灣、彭浦、真如、高橋等17市鄉,為上海特別市的實(shí)際境域,面積494.69平方公里(不含租界)。并改17市鄉為17區,上海始有區一級建置。上海地區的上海、嘉定、寶山、松江、川沙、青浦、南匯、奉賢、金山、崇明10縣仍隸屬江蘇省。民國十九年(1930年)7月,上海特別市改稱(chēng)上海市。
上海區域劃分
民國二十六年(1937年)11月,上海淪陷。次年12月,江蘇省川沙、南匯、奉賢、崇明、寶山、嘉定等縣和上??h浦西地區劃歸汪偽上海市政府管轄。民國三十二年(1943年)7月30日和8月1日,汪偽國民政府宣布“收回”公共租界和法租界。民國三十四年(1945年)11月24日,國民政府外交部宣布接收上海公共租界、上海法租界,歷時(shí)百年的上海租界結束。(上海都市圖集的圖冊資料來(lái)源
[15-17] )民國三十七年(1948年)12月上海市劃分為30個(gè)區。
解放(1949年5月27日)后,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,設黃浦、老閘、邑廟、蓬萊、嵩山、盧灣、常熟、徐匯、長(cháng)寧、普陀、閘北、靜安、新成、江寧、北站、虹口、北四川路、提籃橋、楊浦、榆林等20個(gè)區和新市、江灣、吳淞、大場(chǎng)、新涇、龍華、洋涇、真如、高橋等10個(gè)郊區。同時(shí),上海的郊縣劃入蘇南、蘇北行署,后由江蘇省管轄。1949年10月1日,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。上海仍為中央直轄市。上海市劃分為20個(gè)市區和10個(gè)郊區。
中華民國至今的上海地圖(18張)
1956年經(jīng)過(guò)行政調整,上海市轄區減為18個(gè),轄15個(gè)市區和3個(gè)郊區。1958年,為了適應城市發(fā)展的需要,將
江蘇所屬上海地區的郊縣劃入上海市,至此,上海市轄黃浦、邑廟、蓬萊、盧灣、徐匯、長(cháng)寧、普陀、閘北、新成、江寧、虹口、提籃橋、楊浦、榆林等14個(gè)區,浦東、嘉定、寶山、上海、崇明、松江、奉賢、南匯、青浦、川沙和金山等11個(gè)縣,總面積達6340.5平方公里,比建國初大十倍以上。1960年1月,撤消邑廟、蓬萊設立南市區,有12個(gè)區和11個(gè)縣。1960年3月,浙江省舟山縣嵊泗人民公社劃屬上海市。1961年上海市轄12區、10縣。1962年嵊泗又劃歸浙江省。1964年,撤消閔行區與吳淞區,此后上海保持了10個(gè)區和10個(gè)縣不變達10余年之久。
文化大革命結束后,1980、1981兩年,再置吳淞區與閔行區。1988年,撤消吳淞區和寶山縣改為寶山區。1992年,撤消嘉定縣,設立嘉定區。為進(jìn)一步改革開(kāi)放,1993年撤消川沙縣,將其境域與黃浦、楊浦、南市的浦東地區和閔行的三林鄉合并設立浦東新區。同年,撤消上??h和閔行區,組建新的閔行區。1995年,上海市轄浦東新區、徐匯、長(cháng)寧、普陀、閘北、虹口、楊浦、黃浦、南市、盧灣、靜安、寶山、閔行、嘉定等14區和南匯、奉賢、松江、金山、青浦、崇明等6縣,有106個(gè)街道、208個(gè)鎮、10個(gè)鄉和3590個(gè)居民委員會(huì )、2986個(gè)行政村。面積6340.5平方公里,其中陸地面積6218.65平方公里、水面積697平方公里。
[18] 20世紀末,松江縣、青浦縣和金山縣也改為區。
2000年南市區劃入黃浦區。2001年1月奉賢縣、南匯縣撤縣建區。2009年,撤南匯區、浦東新區,組建新的浦東新區。2011年,撤銷(xiāo)黃浦區和盧灣區建制,組建新的黃浦區。
[19] 2015年,靜安區與閘北區正式合并,組成新的靜安區。
[20] 2016年,上海市下轄的唯一一個(gè)縣——崇明縣撤縣設區,改制為崇明區,此標志著(zhù)上海市告別下轄縣,全市至此形成下轄16個(gè)市轄區的新局面。
[21-22]